查看原文
其他

张道陵究竟是白日飞升了,还是降蟒遇害了?

太乙小编 太乙玄门 2021-08-07

关于张道陵成仙,一般的文章都是这么说的:

永寿二年九月九日至云台治,以余丹,及印,剑,都功符箓,授子衡曰:“吾遇太上亲传至道,此文总领三五都功,正一枢要。世世一子绍吾之位,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。”《正一经》云:“太上亲授天师《太玄经》有二百七十卷,推检是汉安元年七月得是经。”是日同弟子王长、赵升,于今四川省苍溪县境的上与夫人雍氏白日飞升。

老天,又是举家飞升。。。


但是,太乙小编看到一篇博文,这篇博文转载自<瓦屋山道教文化>,四川民族出版社,1999,却说张道陵实际是降蟒遇害。。。

哎,看来,真正成仙的,还是独摇芝先生推崇的吕洞宾比较靠谱了。

天师正一道的创立,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,张陵在洪雅瓦屋山一带的创道活动,只不过是道教的初创时期。这个时期的天师道已经形成了一定模式,达到了相当规模,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。但是,令人费解的是,张氏家族及道门传人,对这段创业史绝口不提,除了漫无边际的神话传说以外,没有任何可资佐证的记载。《汉天师世家》虽然有“初居阳平山,迁鹤鸣山”一语对《后汉书》、《三国志》的记载作了重要补充,但它是一句隐语,且由于同名的阳平山有好几处,又不知瓦屋山下还有座阳平山,因而也就很难确认了。
   道教初创于洪雅瓦屋山成为千古之迷,实在是有难言之隐。我们试将张陵生卒时间作一个粗略考察,可知这段隐情的来龙去脉。张陵的生卒年月和“升天”地点,历来众说纷纭,神秘莫测。《汉天师世家》既称张陵为张良八世孙,又说他生于建安十年(34),卒于永寿二年(156),在世123岁。对此说略作分析,便可看出其中漏洞甚多,不能自圆其说。建安十年,不要说张陵的父亲张翳没有出生,就是他的祖父、曾祖父也都尚未问世。张陵之曾祖张皓生于汉光武建安二十五年(49),卒于阳嘉元年,活了84岁,是为长寿之人;张皓子张纲任广陵太守仅一年而殁,年36岁,时为汉安二年,史有明载,由此上推,其生年应为永初元年。张陵父张翳生卒年月无从考,假设张纲14岁生张翳,其生年早不过永初八年(120);若张翳14岁生张陵,其生年也早不过阳嘉三年(134)。非常凑巧的是,建安十年的干支是甲午,阳嘉三年是甲戌,其间刚好相差100年。由此可见造神者真是煞费苦心,几乎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。若以阳嘉三年为张陵生年,卒于熹平末年(178),在世45岁。这样一来,必然有人会问,张陵善长生之术,为何他自己寿命不长?这也正是张陵生平神乎其神而又不能自圆其说的要害所在。


   洪雅瓦屋山一带,也和其他地方一样,流传着张天师白日“升天”的故事,只是在情节上颇有差异。据说,在瓦屋山左龙神岗有一条巨蟒,修炼成真,血盆大口化作一个大石洞,名叫仙人洞;舌头化为桥,叫做会仙桥;桥头连着石梯,称做上天梯。只要过了会仙桥,顺着上天梯,进入洞中,就可脱胎换骨得道成仙。因此不知有多少人过了桥就再也没有回来,说是都成仙了。有一些巫师借此大加宣染,说是龙神显灵,要在每年五月十三献上童男童女,为龙神祝寿,才能消祸免灾。张天师不以为然,认为是妖邪作祟,决心亲自去斩杀妖煞邪,为民除害。他手持神剑,登上山顶,直逼会仙桥,与巨蟒搏斗。巨蟒遭遇敌手,原形毕露,用舌头一卷,把张陵卷入腹中。张陵在大蟒腹中施法,用神剑刺穿蟒腹,化作白鹤,升天而去。此后,历代都有法术高超的道人上山除蟒,为天师报仇。最后是元代一位黑察院京官,以高超的武术战胜巨蟒,将其置于死地。


初听这个故事,感到不可思议,但是查一查有关史书记载,又不谋而合。《蜀记》中即有张陵于“汉熹平末为蟒蛇所翕”的记载。张陵葬身蟒腹,是张氏家族也是道教宗门的不幸。若将实情传出,天师在道民心目中必然威信扫地,但又不得不给一个说法,以安教民之心。《蜀记》接着写道:“子衡奔出,寻尸无所,畏负清议之讥,乃假设权方,以表灵化之迹,生摩鹤足,置石崖顶。到光和元年,遗使告曰:‘正月七日,天师升玄都。’米民之山獠,遂因妄传。”这段文字清楚地表明,所谓张天师于鹤呜山“升天”之说,实为张陵为蟒蛇所吞的事实,张衡“假设权方”之故。文中所说“灵化之迹”,当在鹤呜山;“遣使”所告的“米民”“山獠”,当是洪雅瓦屋山一带氐羌民族崇信五斗米道的教民。张衡“恐遭讥讽”“假设权方”,收到了应有的效果之后,道教大本营也因之而转移,于是,张陵在鹤呜山成仙的“妄传”,也就弄假成真了。

  洪雅瓦屋山令张陵后人心惊胆颤,且又有口难言。一年之后,张衡亦相继去世,这一段“尘封日子”就再也没有人去擦拭它,历史的本来面目愈埋愈深,只有那屹立在瓦屋山下、青衣江畔的碑记向世人倾诉着张陵创立天师道的悲壮业绩。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